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提出了树立战略思维的明确要求并揭示了战略思维的主要特征。所谓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战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概念。比如,他多次强调战略思想、战略能力、战略定力、战略意义、战略机遇期、战略态势、战略依据、战略规定、战略地位、战略位置、战略构想、战略抉择、战略决策、战略规划、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部署、战略安排、战略步骤、战略措施、战略要求、战略资源、战略基地、战略支撑、战略战术、战略对话、战略制高点、战略基点、战略体系、战略指导等。可见,战略思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维方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担任总书记后不久,他就提出,“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他坚持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推进,运用战略思维思考分析战略问题,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从整体上把握党和国家前进的正确方向。他深刻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同时,他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各方面各领域的重大战略问题。2014年10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2015年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2017年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要坚持宏观和微观、国内和国外、战略和战术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究重大战略问题,及早部署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2020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研究他运用战略思维指导治国理政的实践,这一思维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着眼全局看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坚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把局部问题放到全局中加以思考,并且善于在观察和判断全局中敏锐地察觉出那些对全局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以长征为例向全党阐释战略全局的重要性并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同时,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他指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谈到改革工作,他指出:“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谈到转变发展方式,他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谈到军民融合,他指出:“要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谈到外交工作,他指出:“自觉把党的对外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认识,放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来把握,放到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部署中来谋划。”总之,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的高度来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推动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突出特征。
二、坚持着眼长远想问题
战略是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需要有长远眼光、从长远去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考虑问题总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并且对干部不断提出要求。他鲜明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更要谋划长远”;“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无论是领导人还是企业家,都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世界大势,谋划应对之策”。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对各方面工作进行长远谋划,提出具体要求。对于共同富裕,他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对于生态保护问题,他指出,“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对于老龄化问题,他要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对于选人用人育人问题,他指出:“着眼党和国家事业五到十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2014年11月开始,党中央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用3年多的时间在中央党校把全国2800名县(市、区、旗)委书记轮训一遍。他指出:“这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对于作风建设问题,他强调:“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从长远的角度思考战略问题并提出战略举措的。
关于国际问题,他也始终强调着眼长远来认识。对于世界发展大势,他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他指出,“我们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他同样注重从长远来谋划。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中阿发展禀赋互补性强,我们要充分用好资源共享的潜力和取长补短的空间,用最明白的语言对话,用最贴心的方式合作。集体合作不追求轰动一时,而更看重打基础、谋长远的举措。”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经济传统优势在发生变化,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如何跨越这一阶段?答案是不能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而是要立足自身、放眼长远,推进结构性改革,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立足当前现实条件,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将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坚持赢得战略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要求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想问题的同时,还提出赢得战略主动,即通过在战略上的主动作为,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从而形成战略主动的局面。对于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他深刻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而要赢得战略主动,就要在各个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战略谋划和战略措施上主动作为。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8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对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对于世界人权领域的斗争,2022年2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战略主动,着力讲好中国人权故事,运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对于科技创新,2022年9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强调:“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对于增强斗争精神,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指出:“要增强斗争的骨气、底气,在坚决斗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主动作为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力争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2014年8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覆盖了战争和军队建设全部领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关乎战略主动权。”2017年2月,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0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远期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那么,我们有没有赢得战略主动的条件和优势呢?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2020年8月,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2021年10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不难看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我国是具有赢得战略主动的优势和条件的。
在战略上分析、战略上谋划、战略上主动作为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战略上的主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治国理政成功实践时对此有着深刻阐述。2016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使我们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过去,美国等西方国家总想用反腐败问题来拿捏我们,不断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场合提出所谓反腐败问题。现在,我们在国际上一举转为战略主动。”2020年9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武汉人民、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为阻断疫情蔓延、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从这些重要论述可以看出,坚持赢得战略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又一重要内容。
四、坚持增强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是指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当今世界,风云变幻。面对复杂深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而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思维和执政的鲜明特点之一。他在不同时间、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保持战略定力问题,要求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冷静观察、谋定后动。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同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2015年5月,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在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都强调保持战略定力问题。
在阐述战略定力重要性的同时,他还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工作提出了保持战略定力的要求,并指明了怎样保持战略定力。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他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理论建设,他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对于全面从严治党,他指出,“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定力,并要求广大干部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比如,2018年11月,在与民营企业代表座谈和在上海考察时都强调战略定力问题。他指出:“现在,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工作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认准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总之,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2020年9月,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强调:“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不难看出,保持战略定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的重要内容。